身為一道彩虹

身為一個同志,你可以是驕傲的;但做為一個同志,卻時常接受到各種不理解、壓迫和惡意的攻擊,不管是家人的不支持,同學、朋友、同事的惡言和霸凌,或者來自社會和法律的歧視,不論這些攻擊是不是直接針對你。

每個人都會有心情起伏的時候,但是當情緒一直無法回復時,你可能需要一些支持或幫助。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同志諮詢熱線都會陪著你,但也希望你能知道,在自己身心有一些不適時,可以怎麼幫助自己。

如何使用「同志心理健康專區」?

同志諮詢熱線透過多年的諮詢電話服務經驗,整理蒐集了【常見諮詢問題QA線上指引手冊+出櫃篇】及【同志友善資源】,並與「活過春暖花開的日子」合作,製作了【心理防護罩,熱線陪你走一段】單張,期待能幫助每一個需要陪伴的你我進行心理自我照顧的工作。另外,藉由「澳洲Beyond Blue專注於心理健康領域相關服務超過20年的經驗,熱線取得其網站內容之授權翻譯刊載心理健康相關內容,希望可以提供同志朋友最有力的支持力量

【醫師給問嗎?】

【醫師給問嗎?】系列影片,期待透過徐志雲醫師回答網友提問,來讓社會大眾可以來瞭解同志的心理健康議題。
共計有EP 1 基礎篇、EP 2心理健康篇、EP 3親密篇、EP 4多元性別篇等四支影片。

【讓光譜說話】

熱線教育小組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到各個學校、機關演講,由工作人員及志工以訴說自己生命故事的方式讓大家更認識同志,然而我們仍然有很多無法觸及的角落... 

2020年有了衛生福利部的支持,提供了熱線製作「LGBTI生命故事影像計畫」的重要資源,為讓性少數(LGBTI+)的朋友能感受到自我價值、肯定及悅納自我,以減少自我懷疑及否定自身同志身份,並讓社會大眾因了解而減少歧視侵權,進而改善同志族群在日常生活中所遭受到的壓力,熱線製作一系列之「LGBTI生命敘說正向肯定影片」,邀請四位分別代表L(女同性戀)、G(男同性戀)、B(雙性戀)及T(跨性別)朋友在影片中現身說法,將自己的認同歷程、交織的多元身份,以肯定及悅納自我的角度,跟同志社群及社會大眾介紹自我及其性別身份所可能面臨的挑戰及因應之策略。

【讓光譜說話】能帶著同志的生命故事到更遠的地方,我們始終相信「唯有更認識同志,才能逐漸消彌歧視」。

同志心理健康促進專區

心理防護罩,熱線陪你走一段

心理防護罩,熱線陪你走一段

若有需要歡迎自由下載使用:https://pse.is/38gubz

 

影響LGBTIQ+朋友的心理健康因素&可因應的行動策略

影響LGBTIQ+朋友的心理健康因素&可因應的行動策略

*以下資料摘譯自澳洲Beyond Blue網站(https://www.beyondblue.org.au/)Beyond Blue專注於心理健康領域相關服務超過20年。

大多數的LGBTI朋友都過著快樂、健康和滿足的生活,然而,研究發現,非異性戀者面臨虐待和暴力(包括肢體、心理、性或情緒暴力)的比例幾乎是異性戀者的兩倍。

在生物、社會、環境和心理因素以外,偏見和歧視又形成了另一層的風險,可能導致憂鬱、焦慮和自殺。研究與真實生活經驗都發現,LGBTI朋友有著較高的風險,可能受憂鬱、焦慮、物質濫用、自殘和自殺意圖所苦。

和異性戀相比,受同性吸引者和跨性別者會經歷比較高程度的心理壓力與重大程度的焦慮感。

年輕的酷兒(Queer)朋友

大約有10%的澳洲年輕人受到同性吸引,大部分的人會在青春期時覺察到此事。他們可能較容易遭遇到校園霸凌且/或更難和他人建立連結。一項澳洲調查指出,61%的年輕非異性戀者表示自己曾經遭遇到言語暴力,18%的人曾遇過肢體暴力。和年輕異性戀相比,曾經遭遇過言語、性和/或肢體傷害與暴力的LGBTI青年有著較高程度的社會和精神健康問題,包括從事危險性行為、不當使用酒精與藥物、退學、無家可歸、自殘和試圖自殺。

女同志和其他受到女人性吸引的女性

“The Rainbow Women and Help Seeking Research Report”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女同志、雙性戀女性,及有著其他如無性戀和泛性戀等性傾向認同的女性有較高的比例會面臨壓力、苦惱、憂鬱和焦慮感受。

男同志和其他受男人吸引之男性

和異性戀男性相比,男同志與跨性別男性較有可能遭遇憂鬱和焦慮問題,且年輕男性似乎比年長男同志面臨更高的憂鬱風險。

許多感染HIV的男同志因此失去了親密關係、社會支持網絡、照顧者、維生能力和對未來的期許。這些多重失落使他們更容易發展憂鬱情緒,且可能使症狀加重。居住在澳洲的年輕男同志HIV感染者中,有將近50%的人表示自己感到憂鬱。

雙性戀

針對雙性戀者的研究一致顯示,他們患有憂鬱症或憂鬱症狀的比例甚至比受同性吸引者更高。一項澳洲研究發現,和受同性吸引者相比,雙性戀受訪者得出更高的心理壓力分數,同時雙性戀女性則在復原力上穫得最低分。雙性戀者被診斷出心理問題或因此接受治療的比例也最高。三分之一的雙性戀者同時表示,他們曾在過去十二月內遭遇到騷擾,而騷擾或暴力是造成心理健康欠佳的主要風險因子。

跨性別和多元性別者

在跨性別社群中,憂鬱和焦慮症的普及率比女同志、男同志和雙性戀者高。

在一項針對LGBTI人口的澳洲調查中,將近60%的跨性別男性和50%的跨性別女性表示受自己憂鬱症所苦。另一項2007年時針對澳洲和紐西蘭國內的跨性別者的調查則發現,幾乎有90%的人曾經遭遇過至少一種形式的污名或歧視,包括言語暴力、社交排斥、因為其在文件上的姓名或性別而受到較差的待遇、肢體威脅和暴力。臨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因為對汙名或歧視的恐懼而調整自己的行為。曾經歷過較多不同歧視形式的人有較高的比例會表示自己目前正受憂鬱所苦。

Beyond Blue資助了澳洲第一次的「跨性別心理健康調查」,結果發現,跨性別者體驗到非常高程度的憂鬱和焦慮。

雙性人

探討雙性人心理健康的研究極少。一項針對雙性人的澳洲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良好或有所改善,卻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曾經有過自殺想法,且五分之一者曾經自殺未遂。

心理壓力來源可能包括了對性認同和性別角色的迷惘,及各種治療相關議題,包括在年幼時進行手術、未經同意下進行之手術,以及父母和照顧者未能充分告知等。研究指出,三分之二的雙性人曾因為自己的雙性身分而遭遇歧視待遇。

如何在壞情緒主宰你前先採取行動

假如事情顯得不太對勁,你覺得壞情緒正逐漸占據你的世界,你可能正受憂鬱與/或焦慮所苦。失去了快樂的感受、感到疲憊,與從事危險行為都是徵兆,暗示壞情緒可能正慢慢掌握你的生活。

1.認識徵兆

首先,你應該採取的第一步行動是學習你正在經歷什麼,好讓憂鬱和焦慮帶來的影響得以最小化。焦慮和憂鬱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樣貌,因此,透過學習更多相關知識,你可以發展出最好的計畫,幫助你強化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充實知識的時候,下列主題是很好的方向:

  • 憂鬱和焦慮的徵兆與症狀,以及你應該注意的事
  • 保護與風險因子,如何保持健康,或從憂鬱與焦慮情緒中復原

*關於焦慮

焦慮問題不只「日常」的壓力或擔憂而已。儘管當一個人遭遇到挑戰或處於壓力情境中時,緊張與擔憂是很常見的反應,但一旦造成壓力的情況過去,或當「壓力源」被移除時,這些反應也會消失。

焦慮問題指的是,當這些焦慮的感受非常強烈、不消退、對你的生活造成破壞,或背後沒有任何特定的原因或根據。焦慮是嚴重的問題,它會使一個人難以應對日常生活。我們都會時不時地覺得焦慮,但對於一個有焦慮症的人來說,這些感受無法被輕易地控制,而且會干擾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想做與必須做的事情。

焦慮問題的症狀經常可能隨著時間逐步發展。既然我們都曾感受到某些焦慮情緒,我們可能很難知道,什麼時候這些情緒已經過於嚴重。然而,如果這些情緒已經對你的生活造成了阻礙,那你就必須採取某些行動。焦慮問題有很多種,而儘管它們之間有相似性,每一種情況仍會呈現一些不同的症狀。

*關於憂鬱

我們每個人都會時不時感到悲傷、鬱悶或低落,但某些人卻可能特別強烈地、長時間地(數週、數月,或甚至數年)體會到這些感受。憂鬱不只是心情低落,而是更嚴重的問題,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憂鬱會影響人們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可能對工作、嗜好,以及平日喜歡做的事情失去興趣;他們可能沒精神、難以入睡,或比平日嗜睡;某些人可能會易怒,某些人則會發現自己難以專心。憂鬱讓日常生活變得難以管理。

2. 認識你的選擇

並沒有任何一種絕對正確的方式,可以幫助個人從焦慮或憂鬱中復原,但有好幾種有效的選項,可以在這條復原之路上為你提供支持。這些方法中,許多你可以自己做到,但就和所有的健康問題一樣,專業醫療人員的參與有更可能帶來最好的結果,但重要的是,針對你的需求找到最適當的方法和醫療專業人員。

3.發展行動計畫

你可能需要花一點時間搞懂所有事情,不只包括你和專業醫療人員所討論出來的選項,也包括了其他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管理憂鬱及/焦慮所帶來的改變和挑戰,並與它們共處。

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你改善狀況並保持健康,因此,發展一個行動計畫會是一個好主意。你可以寫下或在心裡記下來你要做的事,但最好的做法是確保你的行動是一致的,為你創造最佳的機會,幫助你改善狀況。

 

更多同志心理健康相關資訊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https://pse.is/3a78tj 

英國NGO:Stonewall:https://pse.is/3ahycp

美國疾病管制署(CDC) :https://pse.is/3anpw8

美國心理協會(APA):Mental Health Disparities-LGBTQ :https://pse.is/3ajxdn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

嗨,你聽過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嗎?你是否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又提供哪些服務呢?

成立於1998年6月的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是一個從提供同志服務出發,希望藉由同儕互動、提供同志支援網路、推動同志人權教育的組織,同時成為同志們交流、聯誼的社區活動中心。

同志諮詢熱線初成立時,便以電話諮詢為主要服務項目,2018年,同志諮詢熱線總共接聽了2,080通電話,陪伴了643位同志、同志親人、學校老師等。諮詢內容包羅萬象,從個人最初對的自我認同、與性別相關的跨性別議題;談戀愛遇到困擾時徬徨失措的情感教育與支持;面對家人接納議題的出櫃壓力、家有同志子女的父母諮詢;或是如何找到同儕團體的交友資訊;還有性愉悅與性安全的諮詢與宣導、愛滋與性病相關諮詢;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法律議題,同志諮詢熱線透過接線服務,傾聽每一個同志的各種問題,並給予生命經驗的分享交流,提供專業的解答,必要時協助轉介其他資源,期望在接線服務過程中,能好好接觸每一位迷茫困惑的同志朋友或父母,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與或困擾,讓身為同志、同志父母的你我都不孤單。

隨著同志諮詢熱線的成長茁壯,雖然在接線服務外,我們也發展了其他相關服務,例如走入校園的教育演講,專注於不同議題的團體社群並舉辦聚會或座談,提供愛滋教育與匿名篩檢,但是電話諮詢仍是熱線最重要的一塊,在一對一的談話接觸中,給同志朋友一個安心傾訴自己遇到的難題、情感獲得同理與支持,繼而得到真正協助的避風港。

20年了,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的接線服務仍在持續,我們相信,同志最能同理同志,因此以「同儕輔導」為理念,讓同志來幫助同志。交流生命經驗的同時,不僅解決了困擾與難題,也強化同志社群的互助功能,彼此都能獲得內心的撫慰。

無論你是同志、同志父母、學校老師或是任何想了解同志、幫助同志的朋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提供各種來電諮詢,希望在交流溝通下,對內讓同志朋友能展現自信,對外消弭大眾對同志的歧視誤解與不平等對待,讓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更能看見差異、包容多元的生活環境。

熱線服務:https://hotline.org.tw/services

認同與交友 家庭的難題 如何好好愛 性愉悅與愛滋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出櫃篇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出櫃篇

跟父母出櫃前,需要知道的3件事

出櫃,其實混和著兩個概念,一個叫「風險評估」,一個叫「身份管理」。

當我們思考出櫃與否時,往往會先衡量利益是什麼,風險在哪裡。例如跟身旁朋友出櫃,可能得到的利益就是「有人理解我」、「我想要被看見」,而風險就是「不被接受」、「對方討厭我」。跟班上同學告白也是,利益是「他可能也愛我」,而風險就是「連朋友都做不成」。這個思考歷程,就是風險評估。

一旦有了評估,我們才會決定用什麼身份繼續出現在對方面前,例如還是異性戀的身份互動,或是直接現身。有時我們會先以另一種虛飾的身份出櫃,例如有些同性戀會先說自己是「也可以愛同性」,「是雙性戀」,讓彼此感覺不那麼有衝擊性。而有些跨性別朋友,會先說自己是同性戀,感覺比較好解釋。凡此種種,就是身份管理。

身為同志,也許一開始完全不清楚這兩個概念的內涵是什麼,但我們卻會因求生本能,從小到大不斷進行這兩件事。

有人會說,同志出櫃,越重要的人會排越後面。所以,父母親(或是主要扶養者),往往會被視為boss級關卡,而被我們放在最後出櫃。這其實也是一種風險評估,因為越重要的人,也越承擔不起失去的風險。

因此,如果你正計畫跟父母出櫃,我們有幾項提醒,可以在你行動前,來一段自我評估與事先準備的暖身。

1.釐清你出櫃的期待

想跟父母出櫃,你一定有預期的利益與需求,例如「需要被家人接納的感受」、「希望我可以帶伴侶回家」、「希望爸媽不要再來煩我」、「希望未來可以結婚,所以爸媽要先知道」等等。你可能需要不斷自我檢視與捫心自問,來確認最核心的需求是什麼。同時,也需要評估比較務實的期待,或是基本需求的門檻各自是什麼。「我不期待他們可以完全接納我,但至少不會一直幫我安排相親。」這句話隱含的想法,可能是我最核心的需求是被接納,但如果他們可以不要一直拿傳宗接代的事情來煩我,我就心滿意足了。畢竟人生在世,不一定都能得到最大報償,有時部分的完滿,帶著一些遺憾與缺失,才是生活常態。

同樣的,你理應也要評估可能的風險,「父母傷心難過」、「家庭因而失和」、「被經濟制裁」、「失去這個家」等,都可能是要面對的。不過哪一項才是我最害怕的?哪一項最可能發生?我們心裡都要有底。

2. 什麼是成功出櫃

父母的「接受」是一段不斷變化、進進退退的歷程。現在的態度與想法,可能3、5年之後又會不一樣。許多同志常常會需要二次出櫃,才能不斷激起關係裡的動能,繼續推進「接受」的歷程。

而要把父母的「接受」,推進到什麼狀態,才叫成功呢?父母要有什麼反應,你才會覺得滿意了、成功了?不要忘記,當我們推進的力道越強,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彼此的受傷與拉扯也會越痛。

這裡就會需要我們之前的需求與風險評估。

如果我們的需求只是「爸媽不要再來煩我」,那麼透過出櫃,拉開彼此的距離,讓爸媽知道這是你的界線,不要一直糾結。那麼父母對同志議題的不聞不問、逃避忽視,也許就是你想要的目標。

如果我們期待,在家裡可以自在討論同志議題,或是從父母的雙眼中,真心感受到他們的無差別對待與接納,那麼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預計的期程、提供的資源、承擔的風險,相對就會提高許多。

期待父母接受到哪一種程度,就會是我們時常要調整修正的地方。有時先設立一個務實而容易達成的近程目標,降低對彼此的傷害與期待落差,也許比較容易繼續下去。

3.不要期待無痛出櫃

一般家庭與親子關係的人際互動腳本,都架設在異性戀的想像之上。你的出櫃,等於打破這樣的腳本,對父母來說往往帶來各種期待落空與破滅。面對這種衝擊,為了維護原有的期待,爸媽多半也會產生各種憤怒、否認、討價還價、沮喪等反應。換言之,他們正受傷,同時也不會讓你好過。

因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這不會是無痛的歷程,彼此一定會在出櫃過程中受傷。如果你剛好遇到可以完全無痛接受你的夢幻父母,這是前世修來的福,或賺到了樂透運。

面對可預期的彼此傷害,我們要學會如何面對父母的眼淚與難過,不要被自責所擊倒,反過來陪他們走過這段。

同時也要理解,他們可能會說出很多傷人的話,做出傷人的舉動。不要被這些情緒性動作擊倒,這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一種抗拒改變的防衛,反映出的是他們背後的絕望與痛苦。(不過,當這一切演變成實質的暴力,不要猶豫,轉身離開,因為這是另一個層次的議題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拉長戰線,降低自己的消耗,以時間換取改變,溫柔而堅定地存在,讓他們有時間跟機會逃避與沈澱,以換取未來改變的可能。

要出櫃了嗎?你的資源包在哪裡?

地震時逃生會需要平時準備好的救急包,出櫃也是,平常就要累積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

1.整理好關於自己認同歷程與故事

出櫃當下,父母多半以為你是突然受了什麼影響而變成同志。但我們都知道,同志身份是一個漸進的自我發現的過程。以一種溫情而無害,不帶指責的方式,幫父母補足這個歷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2.建立家庭手足支持網

如果家中有理解你、接受你的兄弟姊妹或親戚家人,不僅可以在出櫃過程中,成為你的情感支持,也可以在成為你跟父母之間的潤滑劑與溝通橋樑,前提是讓他們提前知道,當事情發生時,如何幫助你。

3.累積正確資訊懶人包,說之以理

如「男同志容易得愛滋」、「強勢母親造成男同志」這種錯誤資訊,徒增父母的恐懼、焦慮、害怕與自責,提供正確資訊,有機會讓父母提前脫離這種情緒。不過我們也很務實的向你坦誠,這時的爸媽多半聽不進去這些「說理」,尤其是「敵方」如你,所提供的資訊。但多準備著總是有用。

你所不知道的愛滋真相懶人包:https://hotline.org.tw/news/2860

4.超脫是非對錯,動之以情

面對親子之間的衝突,總是有理說不清,真正可怕的,其實是背後的情感勒索。這也讓我們學習到,面對衝突,要試著跳脫出是非對錯的爭辯,而進入柔性的情感互動。不過我們也很務實的向你坦誠,就算是放在日常生活的實踐都會很難,更何放在出櫃中處理。但平時多練習,關鍵時刻總會有一些幫助。

要踏出舒適圈跟父母出櫃,絕非容易之事,這對父母來說也是,要接受小孩是同志,也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尤其每一對親子有各自獨特的互動模式,出櫃是否能「成功」,個別差異帶來的影響也很大。

我們很難用短短一篇文章,保證你的出櫃順利成功。如果你有需要進一步協助獲支持,歡迎來參加我們的出櫃團體與講座。我們無法去除所有出櫃後路途的挑戰與風險,但當我們彼此陪伴幫忙,這條路會走得穩一點、安一點。

打開櫃子說亮話活動:https://hotline.org.tw/services/85
出櫃夥伴相談室:https://m.me/TaiwanHotline?ref=fbmedia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LGBTIQ+與憂鬱篇

 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LGBTIQ+與憂鬱篇
 
 

 

文:孔守謙諮商心理師

 

『沒來由地心情低落就算了,我還總是搶著怪罪心情低落的自己,怎麼可以對自己那麼刻薄呢?有時候覺得自己距離邊緣已經好近好近,困在圈圈裡面打轉,像是無力控制的連環夢一樣,很可怕。最糟的是,這種時候往往連好好表達自己狀況的能力都一併喪失了。』(引自林楷恩Lim Khai Un臉書)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突然地陷入心情的低潮,卻不見得找得出原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也無法回應別人的關心,充滿了無力感,只想找一個地方躲起來。或是你感到好厭煩,甚麼事都引不起你的興趣,煩躁感幾乎塞滿你的生活,你發現自己變得厭世、易怒,也對這樣的自己感到無奈甚至絕望。

 

身為同志與多元性別的你,可能對上述的心情狀況不陌生,當這樣狀態的你去做線上憂鬱量表後,有很高的機會得到”疑似有憂鬱症”的結果。而你身旁的親友,也許會擔心你是不是得了憂鬱症,建議你去身心科就診。在憂鬱的心情與憂鬱症之間,像個光譜一般,一邊是亂糟糟的心情,一邊則是嚴重影響生活、甚至出現自殺風險的病症,需要由身心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千萬別因為只是做了線上測驗,就斷定自己有憂鬱症。

 

知名的網紅阿滴在2021年7月份時發布了一部影片,說明他一年多來罹患憂鬱症的心路歷程,讓社會大眾對憂鬱症有更多認識與了解,片中他便強調憂鬱是一個經歷事件引發的情緒狀態,而憂鬱症則是一個大腦內神經物質失調的疾病。只不過這個「大腦內神經物質失調」是憂鬱症的「因」還是「果」,科學上還未有定論,目前的共識認為憂鬱症是由: 1.遺傳與基因,2.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與內分泌,以及3.心理社會因素(如個性、壓力與家庭等等)三項交互作用而導致。

 

在美國多個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學會組織 (如美國心理學會APA與美國精神醫學會APA) 均表示,多元性別族群(LGBTQIA+)比起異性戀與順性別有較高的憂鬱症風險,而其中影響最為嚴重的是多元性別的青少年族群。美國疾病管制局(CDC)便發現,2019年約有23%的同志青少年曾嘗試自殺,異性戀青少年則僅有6%。曾任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理事長的徐志雲醫師表示,台灣同志族群常見的壓力包括: 1.出櫃2.親子關係3.性別氣質4.伴侶親密關係5.社會惡意與歧視。而我們台灣在2018年所經歷的同性婚姻與同志教育公投,正是社會惡意與歧視的傷害性展現,高雄醫學大學精神科顏正芳教授在公投結束後的調查亦發現,非異性戀族群在公投前,15.4%有自殺意念,公投後顯著上升至24.6%,異性戀族群則沒有變化,無論公投前後都有5至6%有自殺意念。

 

同志與多元性別族群本身就是憂鬱的高風險族群,而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曾經且正繼續持續累積惡意與歧視的環境,身處其中的你,若出現了憂鬱,或憂鬱症相關狀況時,該怎麼辦呢? 以下的幾個方法,提供給你參考:

1.正視自己的狀況
多人面臨憂鬱狀況時,往往會採取一些不佳的因應策略,例如酒精、藥物、或是高刺激性的活動,試圖麻痺、轉移或是忘掉這些心情狀況,然而這些行動,不僅無助於憂鬱症狀的改善,反而容易形成負向後果與循環、更加劇你的憂鬱。因此,請正式自己情緒出了狀況,你可以透過董氏基金會的憂鬱情緒線上檢測量表或憂鬱檢測APP ( https://www.jtf.org.tw/psyche/melancholia/overblue.asp ),了解自己的憂鬱情形,並試著檢視自己目前生活的各個面向,出現那些問題或壓力,同時盤點你可用的資源,擬定行動策略,改善這些問題與壓力。

2.尋求專業資源
當你的憂鬱狀況相當嚴重,生活出現的問題與壓力也難解時,請尋求身心科或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透過這些專業人員的評估,可以給你具體的建議與協助策略。不過對很多人來說,要進入身心科或精神科,可能會有不小的壓力與擔心。其實現在台灣的社區精神醫療資源愈來愈普遍,也許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生活圈附近就有身心科診所,這些都是你可以開始接觸的第一步。此外,在同志諮商專業人員網( http://tas.bravo.org.tw:88/ )裡,列出了目前台灣各地同志友善心理師,你可以試著與你所在地的這些心理師聯繫,尋求他們的專業協助,也可請他們推薦在地友善的醫療機構。

3.穩定且持續的治療計畫
根據研究發現,憂鬱症很容易復發,因此需要穩定且持久的治療計畫。通常憂鬱症藥物治療約2-3周便會出現療效,很多人往往就覺得自己好了,便主動停藥,或是有些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影響用藥的穩定度,這些情況都很容易造成憂鬱症再度的復發,或是變成慢性化一直好不了。因此,憂鬱症的治療需與醫生密切配合,通常需6個月至1年後才會趨於穩定,切勿擅自停止治療。而當你對藥物有不良的反應時,也可與醫生反應更換不同的藥物,以得到對你最佳的療效。
同時,憂鬱症除了大腦神經激素的影響之外,還有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而這也往往是我們情緒與壓力持續的引爆點,若只藉由服藥控制情緒,但你的個性、思考模式與盲點、壓力因應模式未有改變、心理創傷未被治療,你便仍會持續並重複地陷入困境,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心理諮商與治療對憂鬱症的效果,比起藥物治療的來的更加持久。因此,藥物治療搭配心理諮商與治療,才能全面性的協助並改善你的憂鬱情況。

4.尋求連結與支持
陷入憂鬱狀態的你,旁人可能常常無法理解,為什麼你會這麼想不開、這麼陷進去,因此你可能更加地感到沮喪與挫折,因為生活上得不到情緒的同理與支持,卻可能還遭受不諒解或責難,也因此很多人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跟外界互動,一方面是在保護自己,但一方面也讓自己更加孤單與無助。同時,憂鬱症患者有很高的比例會出現自殺意念或行動,因此,情感的同理、關係的連結與支持,是相當重要的。You are not alone! 也千萬不要讓自己一個人獨自面對,你可以透過同志諮詢熱線或各縣市同志社群服務組織,或是社群媒體上的相關憂鬱症資源,找到適合你的連結與支持。

5.維持平衡的生活
心理健康很重要的關鍵,便是能夠維持平衡的生活。包括能夠有規律的作息、飲食與充足的睡眠、固定的運動習慣、個人興趣與成就感的累積、關係的經營與維繫、紓壓放鬆的能力等等,憂鬱狀態下的人可能很容易覺得做這些事都無意義感而沒有動力,請試著不要把目標設定的太高太遠(例如一定要很有意義或馬上要好起來),一次僅完成一件小小的、簡單的任務就好,然後逐步累積對自己的信心與滿意,慢慢重新感受到生命的豐富與不同。

同志友善資源介紹

【同志友善資源介紹】

同志友善資源空間https://hotline.org.tw/lgbt/space

想尋找自己需要的同志友善資源嗎?

這裡是熱線整理出來的全台同志友善資源,包括許多同志團體、大學同志社團、同志友善教會、同志交友網站、同志出版社等。如果你發現其中的資料不符合現況,也請您熱心回報!

同志諮商專業人員網http://tas.bravo.org.tw:88/

本網站的設置,希望能讓青少年、同志在自己所在的縣市就能找到合適的資源,以及學校教育人員、相關單位工作人員有轉介與連結資源的參考依據。

秘密說出口-同志伴侶衝突暴力諮詢網站:http://lgbt.38.org.tw/

同志朋友們:若是您碰到親密衝突、暴力的狀況,需要一個出口,或想了解可以怎麼幫助您們的關係,值班社工將在線上陪伴你,歡迎線上與我們一同討論。

衛生福利部同志友善心理健康資源手冊:https://pse.is/3afw9y

 

【各諮詢專線介紹】

【1925安心專線(依舊愛我)】
電話:1925
服務對象:每一個人
服務內容:您倘有心理壓力或情緒困擾, 可撥打衛福部1925安心專線(依舊愛我),提供24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服務。
服務時間:24小時

【皓日專線(跨性別諮詢專線)】
電話:0958-630-478
服務對象:已認同或是還在尋求認同的「跨性別者」、想瞭解跨性別相關資訊的人
服務內容:
1.透過同理傾聽,協助有性別困擾的朋友釐清困惑,抒發情緒,建立認同,找回自信和自尊。
2.提供扮裝和變性醫療資訊。
3.協助跨性別朋友一起面對家庭、校園、職場、醫療、感情和人際關係等重大的生活難題。
4.協助家人、伴侶、教育工作者、醫療及助人工作者更了解跨性別。

服務時間:每週三晚上7-10點
粉絲專頁:Facebook搜尋「皓日專線(跨性別諮詢專線)
Line的線上諮詢,請搜尋ID:0958630478

 【婚姻家庭法律諮詢專線】
電話 :(02)2502-8934
服務對象 :全國民眾

服務內容:婚姻、離婚、子女監護、子女從姓、夫妻財產、調解委員申訴、社會資源轉介等。
服務時間 : 週一至五09:30-12:30、13:30-16:30(春節、國定假日休息)
婦女新知基金會:https://www.awakening.org.tw/

【同志健康諮詢專線】
 電話 :0800-010-569

 服務內容 :同志健康免費諮詢專線,由各地同志健康社區中心提供服務,包含風城部屋(北區)、台中基地(中區)、陽光酷兒中心(南區),負責全國及離島地區民眾電話諮詢服務。

長照專線
電話:1966
服務內容:供民眾申請長照服務、反映服務品質。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8:30到12:00,下午13:30到17:30。
收費狀況:撥打後前5分鐘通話免費。

【踹貢少年專線服務】
電話:0800-001-769 
服務對象: 13歲~18歲的少年。 
服務內容:傾聽來電少年們的心聲,幫助少年抒發情緒、澄清困擾和處理生活中五花八門的大小問題,是專屬少年的疑難雜症的諮詢電話,由少年專線志工提供接線服務並有社工員督導每日的接線狀況。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16:30至19:30。 
踹貢少年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outh1769 ² 

【全國未成年懷孕諮詢專線】
電話:0800-257-085
服務對象:未成年未婚懷孕少女。
服務內容:提供遭遇困境未成年未婚懷孕少女求助之便利性、即時性諮詢管道,由社工員負責專業協談後,轉介至相關縣市政府提供安置、醫療、收出養和托育等服務。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9:00至18:00。
未成年未婚懷孕求助網站:https://www.257085.org.tw/ ²

【男性關懷專線】
電話:0800-013-999
服務對象:男性。
服務內容:提供男性面對家庭問題之諮詢,包含親職、夫妻關係,甚至是前述引發之家庭暴力事件、情緒支持等。與男性來電者討論如何面對家庭關係、處理壓力事件或是轉介其他資源。
服務時間:每天早上9:00到23:00。 ²

【家庭照顧者諮詢專線】
電話:0800-507-272
服務對象:家庭照顧者、相關家庭照顧者專業人員。
服務內容:針對照顧所面臨的相關問題提供免付費的諮詢服務,包括各項照顧服務介紹及轉介、心理支持及傾聽,照顧技巧與照顧相關的法律諮詢及其他相關社會資源諮詢等。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9:00到下午5:00。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https://www.familycare.org.tw/

【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
電話:(02)2230-8830
服務對象:家有精神障礙親屬的照顧者。
服務內容:以家屬需求為核心,透過由精神疾病照顧者訓練後所組成的志工團隊,提供有需要的照顧者即時性的諮詢,並以自身貼近之經驗,減少其獨自面對問題的挫折與孤獨,彼此陪伴與支持。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1:30到8:30。
粉絲專頁:Facebook搜尋:「瘋靡popularcrazy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https://www.eden.org.tw/index.php

【觀音線 心理諮詢專線 】
電話 :02-2768-7733
服務對象 : 有協談需求的個人
服務內容 : 有心理協談需求、情緒低潮者、孤獨長者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4:00-17:00、19:00-21:00
台北市觀音線心理暨社會關懷協會:http://www.kuanyin-line.org

【老朋友專線】
電話:0800-228-585
服務對象:65歲以上老年人口。
服務內容:提供電話諮詢、電話問安、預約面談等服務。內容包含老人家庭、社會環境、人際互動之心理支持服務,另提供老人福利、機構資訊及老人保護等相關法律諮詢。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8:30到11:30,下午14:00到16:30。
老人諮詢服務中心-老朋友專線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ldfriend0800/

【1957福利諮詢專線】
電話:1957
服務對象:想了解相關社會福利訊息或有各項社會福利需求之民眾。
服務內容:免費提供急難救助、社會救助、老人福利、身心障礙福利、兒少福利、特殊境遇家庭、國民年金保險等各項社會福利諮詢與通報轉介服務。
服務時間:每天早上8:00至22:00。
收費狀況:使用月租型手機、市話、公共電話不用付費。
1957福利諮詢專線官方網站:http://1957.mohw.gov.tw/

全國失智症關懷專線
電話: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僅能透過市內電話撥打。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9:00到21:00。
02-2598-8580,市話及手機均可撥打。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早上9:00到18:00。
服務內容:提供失智症照顧技巧、社會福利資源、家屬支持服務、就醫諮詢等諮詢服務。
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www.tada2002.org.tw/

參考網站:

1957福利諮詢專線https://pse.is/3bw6lx

全國諮詢及救援服務專線https://pse.is/3a46z9

 

相關影片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