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4【新聞稿】《社工諮商學者挺婚姻平權》聯合記者會新聞稿&出席學者發言稿

《社工諮商學者挺婚姻平權》聯合記者會新聞稿

新聞聯絡人 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資深研究員/呂欣潔0912214321

時間:2016/11/14(一) 10:00

地點:立法院中興大樓101室

學者代表:

潘淑滿/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教授

鍾道詮/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書面意見,現場代讀)

黃盈豪/東華大學民族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劉安真/弘光科技大學護理學系助理教授

蕭淑惠/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諮商心理師

 

自開始討論婚姻平權、同志伴侶組成家庭生養小孩等等議題以來,常見的反對理由就是為了「守護家庭」,認為同志成家不利於家庭延續或是子女的最佳利益。今日我們邀請到了五位社工諮商學者,他們將從助人專業的角度來說明為什麼需要支持婚姻平權、以及對於社會的重要性何在。

在助人專業領域之中,所服務的家庭樣貌有很多種,不論組成是異性戀、或同性戀,每個家庭中都會有自己所需面對的議題需要去努力,蕭淑惠從自己的實務工作經驗中,看到同志及其家庭目前所面對到的很大的困難是來自體制的排斥,社會的歧視與汙名才是真正影響同志成家的主因。

劉安真也談到相似的例子:「由於國家體制排除同志,許多同志青少年認為自己沒有未來,一些二十多歲的同志告訴我,因為另一半想要回歸異性戀體制(結婚、生子、符合父母的期待),他們只好被迫分手,當他們哭著告訴我:「另一半要的,我給不起!我是輸在起跑點上。」事實是,不是他們給不起,而是國家剝奪他們結婚成家的權利,這是國家體制的不平等。同志父母同樣也是異性戀體制下的受害者,他們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同志之後,開始可能是震驚,接下來他們會為孩子的未來擔憂,一些父母哭著告訴我,想到自己的孩子無法結婚生子,讓她們非常擔憂孩子老了之後該怎麼辦。」

然而,在撇除目前同志在法律制度面所缺乏的保障,鍾道詮整理了目前的眾多研究後,表示同志伴侶其實不論在生活型態、互動方式、關係滿意度等都跟異性戀伴侶間一樣,且同志伴侶與已婚(或同居)異性戀伴侶未成年子女,在各個成長與發展面向上,也沒有差異,亦即,同志組成的家庭亦適合子女成長與發展。

潘淑滿也強調:「我們不能因為個人性傾向,而否定了同志伴侶實踐親職的權利,我們應該相信,好的伴侶關係與好的親職關係都需要機會與學習,在重視人權與平等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機會與權利。」

因此,若要守護家庭,就要先看見不同家庭的樣貌,沒有所謂「比較好」的樣子,關鍵是在於是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得到支持以及同等的權利。最後黃盈豪也從原住民工作的經驗,帶出婚姻平權議題中族群的視角。

婚姻平權就是人權、就是社會正義,國家應該與助人者站在一起,看見現有制度的困境,積極起身保障多元性別與家庭發展。


(由左至右:蕭淑惠、劉安真、潘淑滿、黃盈豪、呂欣潔)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