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9【LGBTQ+學生校園處境系列論壇:為何被霸凌卻不說? ─ LGBTQ+學生的生存之道】側記

【LGBTQ+學生校園處境系列論壇】為何被霸凌卻不說?─LGBTQ+學生的生存之道

時間:2022/04/09(六)14:00-16:30

主持人:彭治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

與談人:

小軒/男同性戀學生

岑岑/女雙性戀學生

胡敏華/國立羅東高級中學輔導老師

張育萌/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

陳志遠/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主任秘書

 

熱線為了解青少年同志的真實校園處境,在2020年與美國同志教育組織GLSEN合作,針對台灣的國高職、五專(專一到專三)的同志(LGBTQ+)學生進行網路調查,並於2021年完成了首份《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呈現青少年同志的校園經驗,並對現況提出分析與建議。

 

因應疫情、本場論壇採線上形式,一開場由主持人彭治鏐簡要報告《台灣同志(LGBTQ+)學生校園經驗調查報告》中,受訪的1226位LGBTQ+學生在校園安全感、接觸偏見言論、遭遇騷擾攻擊以及求助通報的經驗;此國內首部調查中所呈現的這些真實數字,一再告訴我們,在台灣各地校園裡生活著的青少年同志,處境仍然相當艱辛且亟需政府主管機關、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接著,回應本場論壇的主題──校園霸凌,邀請兩位同志學生小軒、岑岑分享各自在中學時期的親身或觀察同儕之遭受霸凌經驗。身為男同性戀學生的小軒,在國中曾遭受班上同學言語霸凌,幸運的是其班導在當時採取主動介入、告知班上同學此事嚴重性,霸凌行為也就逐漸減少。岑岑則分享身為女雙性戀學生,在求學時期觀察到自己或身旁女同志同學,因自身性別、性傾向、性別氣質而遭受的霸凌經驗。不同於男同志學生如小軒所面對的較為「直接」的言語霸凌(在熱線的青少年同志聚會中,甚至會聽見男同志學生遭受更為直接的肢體騷擾或攻擊);身為女性的岑岑,分享的遭受霸凌經驗為較「間接」的關係霸凌(人際排擠、惡意謊言等)。岑岑除了在小學時期就因自身性別氣質較為中性而被師長「糾正」、青春期身體發育時被男同學言語揶揄嘲諷外,也經歷過身旁的中性氣質女同志同學在學校上女廁被同儕私下議論耳語,以及另一對女同志同學在兩人交往被家長、老師發現後,最終一方被迫轉學、兩人被迫分手的極具傷害性之局面。

 

在兩位同志學生的校園經驗分享過後,人本教育基金會的主任秘書陳志遠接著談及現行《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用意,是要讓學生在學校場域中可以獲得性別層面的保障(不受歧視、不受霸凌、不受騷擾與侵害),學生是具有「權利」的,同時也表示師長有「義務」要營造友善的校園環境。而在志遠協助的性別平等教育申訴案件中,申訴學生時常害怕「申訴」成為麻煩他人的一件事;其認為老師/校方的角色,應該是:讓加害者理解到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理解加害者行為背後的目的、與加害者協商該如何表達需求、如何尊重他人。目的不在於勸說加害人、半強迫被害者說出來,而是重構校園的友善環境、增加資源的可近性,讓被害者願意主動說出自己發生的事情。

 

志遠在最後也談到一現行校園場域的困境: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的被害人若未滿20歲,其申訴須由法定代理人同意。其曾協助一位男學生因穿裙子被校方處置,欲申訴時卻受到家人的暴力對待,使性少數學生難以在校園中獲得權益的保障、在家庭內又被迫承受家人的不理解。從此困境中,我們可以反思:無行政程序行為能力的申訴人,交由法定代理人代為行使行政程序之行為,是否會限制了性少數學生的自主性?校方作為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中介者,在告知家長時的方式該如何拿捏,才不使性少數學生的權益再次受損?

 

青年民主協會的理事長張育萌,也分享了兩個案例,一是某男同志學生的性傾向成為同儕在網路的話題,甚至針對該生的性行為進行羞辱。受害者不選擇跟校方求助,反而與自己的父親一起到警局報案。從此案例,可以發現校園場域的定義以隨著時代而演變,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限於實體校園空間,虛擬網路場域也可能成為問題發生之處。二則是某男同志學生欲參加學生自治的選舉,擔心選戰期間會因為自身性傾向而受到攻擊,影響選舉結果,如有些同學會覺得「這個候選人跟自己不太一樣」而不想投給他。從此案例中,可以讓我們思考:所謂的校園生活要跳脫平面化的理解,有更多的場域需要去關注,如:學生自治的空間、社團活動的人際相處等等;同時也需意識到不同校園的校風環境、學生性別組成的差異,都可能有不同的性別議題狀態。

 

羅東高中輔導老師胡敏華則從自身多年的教學實務經驗出發,分享在學校場域中,不僅要從法律制度、權力壓迫等面向看待性別議題,更重要的是關注「人的互動關係」。老師在課堂上是有話語權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很容易在學生心中留下印象、產生影響。老師應該要具備性別意識、敏感度,認知到自己的角色對學生的重要性,在教學上與其強調性平法律多麽完善,不如從師生互動的實際層面中讓學生感受到性別友善的氛圍。換言之,老師的授課內容應該嘗試跳脫法律介紹、權利義務的告知,而是教導同學怎麼去看待「人」,學習如何去對待「人」。

 

在上述五位與談人分享完之後,有許多關心LGBTQ+學生校園處境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青少年同志本人,在論壇最後的Q&A時段提問,共同討論如何營造教學現場的同志友善、如何協助身旁同儕因應霸凌、遇到相關問題又有哪些資源可尋求協助等等。熱線期望能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能看見與關注LGBTQ+學生的校園處境,共同努力讓他們能在校園裡健康學習與生活。

(下圖為主持人與其中三位與談人於活動事前開會討論的合照)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