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10是世界人權日,人權的議題很廣,核心精神是無論任何種族、性別、國籍、族裔、語言、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地位的人,
都應該保有生命和自由的權利。而熱線身為同志組織,與我們切身相關的便是我們相信、
也由衷希望任何性別、性傾向的朋友都活得自由自在。
而在我們長年與同志及同志父母工作的經驗中,早年除了封閉保守的社會環境讓同志活得壓抑,另個龐大的壓力源其實就是父母親。
不過時代在變,父母們也不太一樣了。十年前的父母氣沖沖跑到熱線辦公室,
指著我們的鼻子罵:「都是你們帶壞我的小孩。」
而現在的父母一開口卻讓我們鼻酸:
「我不知道該怎麼幫忙我的小孩,我什麼都不懂。」
新一代父母不見得比傳統父母更了解同志,但面對孩子同志身份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我們已經鮮少聽到因為同志身份造成親子衝突,而且用限制零用錢或門禁等方式控制孩子的教養方式,
取而代之的是家長們更多的主動示好、對同志文化的好奇和探索,甚至一起走入同志遊行。
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應該就是育有三子的丁寧(下稱丁姐),
我們很開心有機會邀請丁姐和我們聊聊她的教養觀念,
是什麼原因讓丁姐這樣的新一代家長對性別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志,丁姐又會怎麼應對?
(分為上/中/下篇)
上篇
在一個冬日暖和的午後,我們跟丁姐約了電話訪談。
「喂~~~~~」這爽朗的招呼讓我們覺得幸福來得太突然,
有點措手不及,原先預期會是經紀人先接起,結果是丁姐本人。
丁姐有三個小孩,老大是女兒,老二、老三是兒子。
身為同志團體,我們很好奇寶寶的性別會是丁姐懷孕時的期待嗎?
有沒有辦過現在IG上流行的「寶寶性別揭曉派對」?
「沒有誒,小孩子降臨,對我們來講什麼都好誒。我們要期待甚麼?期待我們自己要做到一個還可以的父母吧!」
丁姐豪爽地說,接著感性回憶「當初生老大的時候,他們(把老大)抱到我旁邊,我眼淚就一直掉誒,
就覺得哇,so amazing,很感謝妳選擇我們。講到我自己都快哭了,結果現在每天跟她吵架。」
我們被丁姐逗得哈哈大笑。不過丁姐也點出,隨著孩子日漸長大,家長與子女的確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衝突。
孩子的出生順序不同、性格也不同,衝突起來也不一樣。
像兒子出生後,女兒就偶爾抱怨自己被要求的比弟弟多,
而丁姐也觀察到,也許因為是女孩,加上跟丁姐一樣早熟,
表達情緒的方式和弟弟們的「爆發型」不太一樣,會轉個彎。
比方丁姐剛下班,帶著妝去接女兒放學,女兒卻說:「媽媽妳化妝好難看,為什麼要化妝。」
丁姐聽出這是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對自己意識上的對抗,
因為孩子找不到合適的語言,去表達媽媽公眾身份帶給她的壓力。
平時勇於表達想法,而且生氣起來性格強勢的丁姐,不斷學習告訴自己:
「不要用生氣的態度跟他講話,即便他真的做得很不對,盡量緩和跟他講話,就是不要把他推遠。」
訪談中,我們感受到丁姐很重視與子女之間的「距離」。
丁姐談起當初想為女兒安排合適的國中就讀,但過程並不順利,她轉念一想:
「一切最大的決定跟影響是在父母親身上,無論進入什麼樣的體制,
父母親要不斷維持跟小孩子互動跟維繫的方式,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為像上國中,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只要不把他推太遠,其實很多事情他願意跟你分享。」
進入校園之後,親子間的物理距離增加,孩子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更加鮮明,
很多事情若孩子不提,家長很難知道,即使有所察覺,也不一定問得出來。
這時若能維持與孩子心理上的距離,「只要他願意跟我講,這些事情都不會太嚴重。」丁姐像是在提醒著自己。
應該如何拉近或維繫與孩子的心理距離?丁姐時常告訴孩子們:
「你們不要怕犯錯,你們只要知道你們錯了,下次盡量不要,媽媽到現在也一直在犯錯。」
「他們這樣比較不會害怕承認錯誤,因為他們就是怕犯錯被指責。」丁姐給孩子安全的犯錯空間,
同時也跟孩子承認自己也會犯錯,從傳統親子關係上對下的相對位置,丁姐走到孩子身邊,肩並肩與孩子一起學習。
與孩子相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溝通,丁姐現在每天都跟老么奮戰:
「他有時候會生氣我這麼忙,但小孩子說不上來嘛。我有發現每次我要出門工作,他就是會惹麻煩給我。」
在過程中,丁姐學到一件事情,跟還不太能用語言溝通的小小孩,肢體接觸帶來的安全感很重要。
「我很鼓勵我小孩子發脾氣,就是說,你好好哭,我不會叫他不要哭,你好好發脾氣。
我覺得給他擁抱很重要。無論他對他錯,我都會抱著他,跟他講。我也不確定他懂不懂,
但我覺得ending落在這個擁抱,讓他覺得舒服,就是最好的溝通了。」
「我不希望他覺得每次發脾氣,最後下場就是我們不跟他講話,或是我生氣。我覺得他會越來越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健康。」
而目前小二的大兒子,雖然平時非常黏著丁姐,也喜歡抱抱,但脾氣一上來,
是能量很強、非常憤怒的那種。這時丁姐會很認真、
冷靜地看著他:「你確定你要這樣嗎?這樣下去對我們大家有什麼好處嗎?」
「當我這樣看著他的時候,他就會哭出來了。」
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因應之道,而共同原則是無論男孩女孩,丁姐都希望孩子能夠
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去表達情緒,不會因為怕被罵而壓抑或隱瞞,並且練習用合適的方式抒發情緒。
聊到這裡,我們發覺丁姐對於三個孩子有非常多觀察和思考,面對孩子便有了不同的因應之道,
時而親密,時而以理智讓孩子冷靜。
也許新一代的父母親已經慢慢學會如何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意願。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不必抵抗長輩種種的為你好,將擁有更加自在健康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