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側記|主題演說】台灣:亞洲同志職場平權的先鋒-社會變遷下的婚姻平權

主題演說

LGBTI 職場共融的全球景觀

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當我12歲第一次踏入網際網路世界的時候,我並沒有特別強調自己的性別,我也了解到,在網路社群重視的是價值和貢獻,而不是標籤和刻板印象。因此,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一定要是男性或女性。我自己經歷過兩次青春期,能夠同理兩個性別的感受,對我來說,第一次的青春期是在大約14、15歲,我清楚意識到生理上的改變,但是第二次是在大約24、25歲,透過賀爾蒙補充療法。

 

這讓我能夠比較容易去理解不同性別的人,因為我經歷過大家某部分的青春期。所以我不會認為世界上有一半的人跟自己不一樣,我覺得自己屬於廣大的智人社群。如同Judith Butler所說的後性別,性別如同一種展演。而這個展演就是我們面對世界的介面,關鍵在於如何運用介面去同理不同的生命經驗和觀點。這樣的內省經驗對我的工作很有幫助,因為當他人提及主觀感受,有可能與我的某些感受相似。

 

有一個讓人印相深刻的例子,在早些時間,一位吳姓女子希望單身女性也能接受人工生殖,我對這個提案印象深刻,因為當我們訪問贊成和反對的關係人時,不同角色對於議題有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守護家庭聯盟以及一些來自人才循環大聯盟的朋友,可是大家在這個議題上討論的品質相當高,因為大家可以達到高度重疊的共識。如果是關乎具體事件,但真正的利益關係人還沒有產生,我一直努力的就是讓光譜不同端的人都能共同討論、同理彼此,並聚在一起合作。

 

大家常問我,身為跨性別者,在政府單位這樣相對傳統的環境裡工作是什麼感覺?我的感覺是我還沒有受到任何特殊或差別對待。一如往常,日常的工作是我覺得最好的事情。經過多年的努力,台灣社會已經對於各式各樣的性別認同及性別氣質表現越來越友善。

 

在2018年5月,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通過,我們成為亞洲第一個保障兩個同性個人結婚的國家,但雙方家庭並不是姻親,即所謂結婚不結姻的概念。另外,有個來自我們行政院青年顧問團的提案:所有大專院校都需要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因此台灣現在有超過半數的大專院校都參照性別友善設計指南,包括各位看到我身處的這個社會創新實驗中心,我們有通用廁所、無性別廁所,當然也有一般的男廁、女廁。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為我們已經比過往更包容、多元。當然,同志遊行已經舉辦超過十年,在2019年我們也有了第一屆的跨性別遊行。在法律和日常的實踐中,這些逐步的轉變都是希望創造共榮的社會,就像我目前在行政部門中感受到的,我們都不一樣,但我們同樣獨特且平等。

 

最後,我想以一個小故事來作結。四月的時候,有個小男孩打1922到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說他不想去學校,因為同學笑他戴粉紅色口罩,我們都知道當時是沒辦法選擇口罩顏色的。但是隔天的疾管署記者會上,所有出席者都戴上粉紅色口罩,讓那個孩子成為班上最時髦的小男孩。所以,讓我們打破刻板印象、在教育中培養性別主流化的概念,並且連結多樣化的社群,這樣能夠讓年輕人活出他們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就像我12歲時受到網際網路世界的啟發,每一天,這都在台灣發生著。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活出真實的自我,記得,命運不該由生理決定。謝謝大家,祝福大家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