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一段-常見諮詢問題線上指引手冊-出櫃篇
跟父母出櫃前,需要知道的3件事
出櫃,其實混和著兩個概念,一個叫「風險評估」,一個叫「身份管理」。
當我們思考出櫃與否時,往往會先衡量利益是什麼,風險在哪裡。例如跟身旁朋友出櫃,可能得到的利益就是「有人理解我」、「我想要被看見」,而風險就是「不被接受」、「對方討厭我」。跟班上同學告白也是,利益是「他可能也愛我」,而風險就是「連朋友都做不成」。這個思考歷程,就是風險評估。
一旦有了評估,我們才會決定用什麼身份繼續出現在對方面前,例如還是異性戀的身份互動,或是直接現身。有時我們會先以另一種虛飾的身份出櫃,例如有些同性戀會先說自己是「也可以愛同性」,「是雙性戀」,讓彼此感覺不那麼有衝擊性。而有些跨性別朋友,會先說自己是同性戀,感覺比較好解釋。凡此種種,就是身份管理。
身為同志,也許一開始完全不清楚這兩個概念的內涵是什麼,但我們卻會因求生本能,從小到大不斷進行這兩件事。
有人會說,同志出櫃,越重要的人會排越後面。所以,父母親(或是主要扶養者),往往會被視為boss級關卡,而被我們放在最後出櫃。這其實也是一種風險評估,因為越重要的人,也越承擔不起失去的風險。
因此,如果你正計畫跟父母出櫃,我們有幾項提醒,可以在你行動前,來一段自我評估與事先準備的暖身。
1.釐清你出櫃的期待
想跟父母出櫃,你一定有預期的利益與需求,例如「需要被家人接納的感受」、「希望我可以帶伴侶回家」、「希望爸媽不要再來煩我」、「希望未來可以結婚,所以爸媽要先知道」等等。你可能需要不斷自我檢視與捫心自問,來確認最核心的需求是什麼。同時,也需要評估比較務實的期待,或是基本需求的門檻各自是什麼。「我不期待他們可以完全接納我,但至少不會一直幫我安排相親。」這句話隱含的想法,可能是我最核心的需求是被接納,但如果他們可以不要一直拿傳宗接代的事情來煩我,我就心滿意足了。畢竟人生在世,不一定都能得到最大報償,有時部分的完滿,帶著一些遺憾與缺失,才是生活常態。
同樣的,你理應也要評估可能的風險,「父母傷心難過」、「家庭因而失和」、「被經濟制裁」、「失去這個家」等,都可能是要面對的。不過哪一項才是我最害怕的?哪一項最可能發生?我們心裡都要有底。
2. 什麼是成功出櫃
父母的「接受」是一段不斷變化、進進退退的歷程。現在的態度與想法,可能3、5年之後又會不一樣。許多同志常常會需要二次出櫃,才能不斷激起關係裡的動能,繼續推進「接受」的歷程。
而要把父母的「接受」,推進到什麼狀態,才叫成功呢?父母要有什麼反應,你才會覺得滿意了、成功了?不要忘記,當我們推進的力道越強,所承擔的風險也越大,彼此的受傷與拉扯也會越痛。
這裡就會需要我們之前的需求與風險評估。
如果我們的需求只是「爸媽不要再來煩我」,那麼透過出櫃,拉開彼此的距離,讓爸媽知道這是你的界線,不要一直糾結。那麼父母對同志議題的不聞不問、逃避忽視,也許就是你想要的目標。
如果我們期待,在家裡可以自在討論同志議題,或是從父母的雙眼中,真心感受到他們的無差別對待與接納,那麼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預計的期程、提供的資源、承擔的風險,相對就會提高許多。
期待父母接受到哪一種程度,就會是我們時常要調整修正的地方。有時先設立一個務實而容易達成的近程目標,降低對彼此的傷害與期待落差,也許比較容易繼續下去。
3.不要期待無痛出櫃
一般家庭與親子關係的人際互動腳本,都架設在異性戀的想像之上。你的出櫃,等於打破這樣的腳本,對父母來說往往帶來各種期待落空與破滅。面對這種衝擊,為了維護原有的期待,爸媽多半也會產生各種憤怒、否認、討價還價、沮喪等反應。換言之,他們正受傷,同時也不會讓你好過。
因此,我們要有心理準備,這不會是無痛的歷程,彼此一定會在出櫃過程中受傷。如果你剛好遇到可以完全無痛接受你的夢幻父母,這是前世修來的福,或賺到了樂透運。
面對可預期的彼此傷害,我們要學會如何面對父母的眼淚與難過,不要被自責所擊倒,反過來陪他們走過這段。
同時也要理解,他們可能會說出很多傷人的話,做出傷人的舉動。不要被這些情緒性動作擊倒,這不是他們的本意,只是一種抗拒改變的防衛,反映出的是他們背後的絕望與痛苦。(不過,當這一切演變成實質的暴力,不要猶豫,轉身離開,因為這是另一個層次的議題了。)
我們能做的,就是拉長戰線,降低自己的消耗,以時間換取改變,溫柔而堅定地存在,讓他們有時間跟機會逃避與沈澱,以換取未來改變的可能。
要出櫃了嗎?你的資源包在哪裡?
地震時逃生會需要平時準備好的救急包,出櫃也是,平常就要累積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
1.整理好關於自己認同歷程與故事
出櫃當下,父母多半以為你是突然受了什麼影響而變成同志。但我們都知道,同志身份是一個漸進的自我發現的過程。以一種溫情而無害,不帶指責的方式,幫父母補足這個歷程,對他們來說很重要。
2.建立家庭手足支持網
如果家中有理解你、接受你的兄弟姊妹或親戚家人,不僅可以在出櫃過程中,成為你的情感支持,也可以在成為你跟父母之間的潤滑劑與溝通橋樑,前提是讓他們提前知道,當事情發生時,如何幫助你。
3.累積正確資訊懶人包,說之以理
如「男同志容易得愛滋」、「強勢母親造成男同志」這種錯誤資訊,徒增父母的恐懼、焦慮、害怕與自責,提供正確資訊,有機會讓父母提前脫離這種情緒。不過我們也很務實的向你坦誠,這時的爸媽多半聽不進去這些「說理」,尤其是「敵方」如你,所提供的資訊。但多準備著總是有用。
你所不知道的愛滋真相懶人包:https://hotline.org.tw/news/2860
4.超脫是非對錯,動之以情
面對親子之間的衝突,總是有理說不清,真正可怕的,其實是背後的情感勒索。這也讓我們學習到,面對衝突,要試著跳脫出是非對錯的爭辯,而進入柔性的情感互動。不過我們也很務實的向你坦誠,就算是放在日常生活的實踐都會很難,更何放在出櫃中處理。但平時多練習,關鍵時刻總會有一些幫助。
要踏出舒適圈跟父母出櫃,絕非容易之事,這對父母來說也是,要接受小孩是同志,也要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尤其每一對親子有各自獨特的互動模式,出櫃是否能「成功」,個別差異帶來的影響也很大。
我們很難用短短一篇文章,保證你的出櫃順利成功。如果你有需要進一步協助獲支持,歡迎來參加我們的出櫃團體與講座。我們無法去除所有出櫃後路途的挑戰與風險,但當我們彼此陪伴幫忙,這條路會走得穩一點、安一點。
打開櫃子說亮話活動:https://hotline.org.tw/services/85
出櫃夥伴相談室:https://m.me/TaiwanHotline?ref=f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