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新聞稿】佳節,不該成為「家結」! 六大同志家庭最不喜歡之逢年過節問候語調查大公開 暨 新書記者會 事後新聞稿

佳節,不該成為「家結」!

六大同志家庭最不喜歡之逢年過節問候語調查大公開

暨 台灣首本十二個月的同志子女出櫃故事新書記者會


由左到右:《佳節/家結愉快?》作者群代表曹美克、同志父母議題短片《海倫她媽》製片丘昀導演黃靖閔,《佳節/家結愉快?》作者群代表呂欣潔、同志父母代表王媽媽、同志諮詢熱線社工主任鄭智偉

 

親友無視同志,逢年過節好煩人

端午連假將近,許多家族成員也會藉此機會團聚、共慶佳節,但與此同時,也有許多同志父母和子女,又要再次面對許多親朋好友們的「熱情關心」。台灣社會向來以溫暖、有人情味著稱,甚至在近十年國家也通過相關同志平權的法案(如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但因為整體社會的「異性戀假設」,誤以為同志只在某些特定時候或特定場所出現,而不知道其實同志與一般人無異,一樣需要上班上課、也可能是你的親朋好友,因此讓許多同志親子對於身邊親朋好友的「熱情關心」,往往都難以招架。

同志諮詢熱線於端午節前夕,訪問了近百位的同志朋友以及十四位同志父母,共同票選出「六大同志家庭最不喜歡之逢年過節問候語」,分別有「同志子女版」以及「同志父母版」,其中關於揶揄同志子女性別氣質的不同到了適婚年齡的催婚問候、以及逼問子女是否是同性戀,或何時會「變正常」等,皆「榮登」同志親子最不喜歡之逢年過節問候語排行榜!

同志父母代表王媽媽表示,雖然自己家庭OK,但透過在熱線看到其他父母,的確逢年過節遇到許多的壓力,以及台灣人最常相聚的婚禮場合,因為親朋好友對同志仍有許多刻板印象,造成父母雖接受孩子,但卻難以面對家族壓力。王媽媽說,希望媒體能夠呈現更多正向資源,以及政府必須擔起社會教育與平等政策的責任,才能舒緩更多的同志親子之間的磨擦與壓力。

而這些看似平常的問候,其實也表示台灣整體社會對性別仍有許多刻板印象(男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以及對於家庭的單一想像(適婚年齡之一男一女家庭),當親朋好友從未想像眼前的人可能是位同志親友,同志父母與子女也因此時常不知該如何去面對或應對,外界包藏在溫馨關懷下的異樣眼光。

六大同志家庭最不喜歡之逢年過節問候語調查大公開

同志子女版

同志父母版

  • 你會變正常嗎?
  • 為什麼你的小孩都帶同性回家?
  • 你為什麼不能像個男生一樣man/像個女生一樣溫柔?
  • 你的小孩是不是同志?
  • 要不要幫你介紹男/女朋友(異性)?
  • 你的小孩什麼時候要結婚?
  • 甚麼時候生個寶寶帶回來看看啊?
  • 這位是你們家的弟弟/妹妹(子女)嗎?(認錯你子女的性別)
  • 甚麼時候要結婚?
  • 為什麼你的小孩「男生沒有男生的樣子/女生沒有女生的樣子」?
  • 妳頭髮為什麼剪這麼短? / 你怎麼看起來這麼娘?
  • 你女兒頭髮為什麼剪這麼短? / 你兒子怎麼這麼娘?

缺少正向同志親子資源的父母

同志諮詢熱線從2003年出版《親愛的爸媽,我是同志》以來,服務超過千位同志父母,發現出櫃從來就無法一蹴可幾,往往是經歷漫長的親子關係拉扯。不論是父母或子女,都沒有學習過,社會也沒有給予同志親子足夠的資源去了解,要怎麼和彼此好好的談談性傾向、性別認同與性別氣質,這些對彼此來說都有點陌生的議題,就算孩子鼓起勇氣出櫃,父母願意勉強點頭接受,卻也有可能因就此避而不談,或親子之間因糾結而漸行漸遠。而熱線在這十年與同志父母併肩而行的經驗中也看見,許多父母也都用不同的方式與愛來拉近其與同志子女的關係,但父母們也大多表示接納之後最辛苦的便是「面對眾親友對小孩感情的關心」

每個同志都有家庭,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議題必須處理面對,但整體台灣大環境這麼多年來對同志父母幾乎沒有任何資源與協助,同志父母不知從何開始認識自己的子女,時常只能在迷霧中摸索、在失望中痛苦、甚至因此親子之間漸行漸遠。因此,創造更多正向且真實的同志親子資源是相當重要的!前陣子引起公眾討論、由譚艾珍、謝欣穎、林辰晞所主演的《海倫她媽》之導演與製片,也到場與我們分享,他們希望讓社會理解,身為媒體創作者,努力創造大眾媒體中對同志家庭友善之影音資源,進而給予社會正向的影響是必要的,也是媒體創作者的社會責任!

導演黃靖閔也說明,《海倫她媽》劇組之所以想拍攝這部短片,是希望媒體上不只有沉重的同志家庭形象,也希望能夠用比較輕鬆的方式、從父母的視野來看這個議題。而製片丘昀也提到,網路上或媒體上看到都是關於同志的負面消息,我們也沒辦法去苛求,父母從這些比較偏頗的知識去理解同志的樣貌,所以塑造正向的資源是很重要的,並且希望許多的同志父母看到這樣的影片,可以覺得自己不孤單,其實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跟你一樣的煩惱,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該怎麼面對和處理。

讓佳節,不再是家結!

本著相同理念,熱線為了創造更多同志親子友善資源,首度邀請到十七位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以及愛滋感染者共同創作《佳節/家結愉快?十二個月的同志子女出櫃故事》,裡面包含同志子女的出櫃前後故事,有開心感人的,當然也有痛苦糾結的,不管如何,都是真實存在於台灣各地的生命。

今天本書作者之一曹美克,也到場分享他與媽媽的故事。由於他和母親都是單身,因此相處比較像朋友,他出櫃時媽媽其實也問了很專業的問題,看起來是做足了功課。出櫃之後,也了解到媽媽當時的感情狀況,讓他更覺得和母親因此靠近了許多。但由於他和母親在現在的法律上都是單身,因此更期待國家政策能夠看到像他們這樣其實是有伴侶的狀態。他也分享到,過去和姑姑們相處其實是很有壓力,因為沒有出櫃所以很難與親戚靠近,但出櫃之後,彼此都努力試著理解與靠近彼此另外,姑姑們才說原來他以前像個「怪怪的小孩」是因為心裡有著秘密。而另外一位作者之一呂欣潔也表示,出櫃這件事情其實不是一蹴可幾的,需要家庭成員之間彼此耐心的理解與試著靠近彼此。她說明過去她也跟許多同志一樣,不想和家人靠近,但幾年前搬到父母家附近居住,因此開始嘗試將感情生活和原生家庭牽上線。一開始父母好像不知道要看待另一半是女婿或是媳婦,但時間久了其實也慢慢找到彼此相處的方式。她也分享過去自己其實可能小看了父母也是會思考學習與改變,只要願意給彼此時間,一起努力,家庭便有靠近的可能性。

而書中更有家庭小組所整理的出櫃參考守則,以及出櫃資源提供給同志朋友們做參考。於此同時,為了能更加協助到缺乏資源以及非都會地區的同志親子,熱線將免費發送一千本手冊至各地之高中職、縣市圖書館、以及家庭親職教育中心,以建立各地更完善之同志親子資源,熱線也將六月的國際同志驕傲月訂為同志親子月,周周備有活動,詳情請上官網:http://hotline.org.tw/event/432。最後社工主任鄭智偉說,希望能透過各界的共同努力,未來能夠讓佳節,不再是同志朋友們的「家結」,而能夠真正地說出「佳節愉快」!。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