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30【結婚前需要知道的事?!】講座內容側記

【結婚前需要知道的事?!異同來開講】講座

時間:2020/05/30(六)14:00 - 17:00
地點: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主持:姿佳
分享人:沐目、Tim、小任
側記:宥呈、伊苓
主辦單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現代婦女基金會
協辦單位:臺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與談人簡介:

  • Tim去年八月結婚,那時與先生交往12年,42歲與先生交往,5年後同居,8年後養毛小孩,10年後萌生結婚念頭。
  • 沐目:跟太太在一起至今三年半。當初交往五個月左右就先去辦理同性伴侶註記,去年六月初登記結婚。
  • 小任:異性戀人妻,交往4年步入婚姻,婚齡16年育有一雙兒女。

 

2019年5月24日同婚專法通過至今已滿一週年,根據內政部統計,相同性別結婚對數3553對,其中新北市722對為全國最多。今天我們邀請三位已婚前輩:幸福太太-沐目;溫柔大叔-Tim;資深人妻人母-小任,和大家分享結婚前後大小事與心路歷程。

 

結婚最重要的當然是「找到對的人」,三位來賓分享的共同點是人生目標較接近並且可以溝通。

  • 沐目:當初大法官釋憲後先辦理註記,就是一股衝動吧!但太太總是很支持我做去喜歡的事情,後來我們一起參加同志遊行,也陸續跟家人朋友們出櫃,這種一步步累積起來的踏實,很自然的讓我想跟這個人繼續走下去。
  • Tim:我覺得相處最重要就是,對方可以認真的聽人說話。當我看到我的對象有這個特質時,會讓我覺得有發展的可能。
  • 小任:身為一個異性戀者理所當然經過父母的催婚,感覺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但是老公也讓我感覺是可以溝通的人,在一起時也能保有自由。

 

在決定結婚後,需要一起規劃婚禮細節,而除了物質上的準備之外,心理上也必須對過往做轉換心態的準備。

  • 小任:對於剛進入婚姻簡單想法就是要長時間相處在一起,但因為大學畢業沒多久就決定結婚,當時先生工作時間比我長很多,覺得在家庭及工作的比重上兩個想法有異,感到寂寞難取得平衡,甚至當時覺得既然都沒時間陪我那我們結婚幹嘛。在衝突後有機會經過溝通協調才達到一些共識,兩個人彼此都意識需要協調改變。
  • 沐目:跟太太交往前,我長期是原生家庭裡的照顧者;但婚前經過跟太太的討論,我們決定婚後讓我先暫停工作,回頭好好照顧自己,經濟部分就由太太承擔。這時我很擔心公婆會怎麼想我?但太太說跟她爸媽溝通協調是她的責任,要我不用擔心這件事,讓我心頭的壓力小了很多,也感受到伴侶對我的支持。所以我覺得伴侶間的金錢觀跟重要議題,在婚前就需要多討論,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就不溝通。
  • Tim:自小因為父母關係生變,加上國中出櫃遇上霸凌。讓我常常擔心沒有辦法得到愛,及遇不到可以相愛的人。有過兩段刻骨銘心的情感,但沒有修成正果。在婚前半年突然覺得很失落,每天都在聽當年的哀傷情歌,覺得留不住那些曾經的美好,感嘆新郎不是他們。但婚姻的確是個重要的生命轉折,所以是同時的告別過去,也迎向未來,在新舊交織中,漸漸的過去慢慢的放下,新生活逐漸展開。

 

同志朋友在決定結婚後很大的重點是該如何告訴父母?如果是以前交往對象都從未告訴父母,這時便更難說出口。而面對另一半的家庭也開始需要經營關係,這時可以考量另一半與對方父母的關係緊密度,來想如何進入對方家庭。

  • 沐目:對我來說真正困難的是兩人在婚前如何對父母出櫃。我家人在多年前就知道我的性向,但媽媽對於雙性戀不太理解,每次她在經歷我跟男性或女性交往時總有情緒起伏;還好後來她很喜歡我太太,所以當我告訴媽媽我們要結婚時,她只說如果我想清楚了就要對自己的決定負責。而婆婆則是在偶然得知我們交往後,有一段時間她都很難消化這個消息,等到太太開口跟公婆提我們要結婚,想邀請他們來參加結婚登記時,公婆也到最後一刻才決定出現,但當天雙方父母都有親口祝福我們。
  • Tim:我28歲的時候出櫃,當時母親表明仍是愛我,但不能接受我同志的身分,許多年後,看到我被前段感情傷的很重,我母親才慢慢的正視、關心我,叫我不要這麽難過,之後就比較轉為希望我遇到一個好對象,而不論性別。在交往第二年的時候,我們開始經營與對方的家庭關係,一開始很緊張,會觀察他們如何互動,再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融入,我會跟隨先生的話題,一搭一唱接下去。然後就不知怎的,他媽媽就很喜歡我。
  • 小任:身為異性戀者相對的焦慮在於苦無對象及戀愛經驗,大學期間還因此向爸爸哭訴內在的擔憂,但是我覺得異性戀相對較少有需要掙扎告訴父母的經歷。

 

關於結婚的形式、場地、宴客等等細節,來賓各有不同考量之處。同性伴侶結婚可能對於需要考量「社會責任」,並且思考自己需要出櫃到哪個程度?結婚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而小任也提到對於結婚有許多細節,需要彼此良好的溝通也需要各退一步才能進行,個人的底線需要被尊重。

  • 沐目:我們沒辦婚禮宴客。一來是辦婚禮很花錢,把錢留去蜜月比較實際,二來我們不想給父母們有邀請親友來的壓力,他們願意祝福我們足矣。同時,辦婚禮是為了朋友,還是為了我們自己呢?我們的個性並不是那麼HIGH,要搞派對或婚禮遊戲都很累。種種考量之下,我們決定只去戶政登記就好!但還是有朋友聽到我們的決定後難過到哭出來,認為同性伴侶結婚有歷史性意義,我們不辦太可惜。
  • Tim:我先生比較想辦婚禮宴客,我也同意。因為雙方家庭對於我們結婚都很開心,覺得自己的親人有個好歸宿,以後不需要再操心,我們也有一些共同的朋友想參加,舉辦婚禮的確是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祝福。辦婚禮是很慢長的過程,我們準備了半年,雙方為了理解對方對婚禮的期待,並且要達成共識,就快讓我累死。很多瑣事都要處理,婚禮的花費也是一大問題。此外,邀請賓客方面,有的人不熟約很失禮,有的人反而不寄喜帖很失禮。在同婚通過後辦婚禮,其實是有些社會責任及歷史意義,所以想要邀請熱線一起長期共同努力的朋友、漢士阿嬤來參加,因為先生比較不理解這些事對我的重要性,於是我必須花時間溝通,最終也就理解了我的感覺,並且認同我們可以這樣做,然而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出櫃的議題,結婚就是一連串出櫃的開始,只不過你可以依自己的需要,來決定何時出櫃及對象是誰,是父母?親人?朋友?職場同事?婚禮則是同時要處理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關係的親疏遠近,當他們交織在一起時,是讓我覺得真真最麻煩的事。但是如果要再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要辦婚禮。
  • 小任:訂婚、公證到婚補請宴客,算是所有的愛程序的俱備了,回想結婚辦理及過程當下好像沒有太多開心或幸福的感覺,只剩下滿滿的疲累。也發生了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想想考驗就是雙方有沒有互相表達、傾聽及理解彼此的需求、問題及並考量如何照顧到對方感受、底線。

 

婚後生活跟結婚前相比,有什麼變化嗎?

  • 沐目-和家人的相處改變

結婚後爸媽們好像有個神奇的開關被按下?!結婚登記後好像就真的慢慢變成一家人了。我媽媽在婚後有幾次都主動打電話來,問太太的姓名跟出生年月日說要幫她點光明燈,或每次節日拜拜都問我們會不會回來幫忙?而公婆在婚後,不但願意北上來找我們來玩,還主動說之後想一起出國走走,婆婆也常在我們回去探親時,約我們一起吃早午餐或喝咖啡增近感情。太太在婚前跟原生家庭的關係比較疏離,婚後她開始多陪公婆聊天,每次回家也主動幫忙做家事,希望自己的改變會讓公婆更接納我。

  • Tim-個人與婚姻的穩定

結婚是一種承諾,有義務也有權力,我先生因此變的穩定多了。婚後雙方都會補上對方不足的事情,也能彼此交換想法互補。而結婚後對方的家庭裡多了一個自己的位置,雙方家人會尊重另一半的想法。對於照顧彼此的父母可以更有彈性及互相支持,因為知道不管在外如何辛苦,就是可以回家,得到休息。而朋友親戚之間也因為我們的結婚,能夠在家族聚會中更自然地討論同志的議題。

  • 小任-家庭的互動模式改變

要共組小家庭需要一些經濟基礎,初入社會的我們決定與先生家人同住,家庭內有新成員增加一定會影響原有的互動模式及空間規畫,軟硬體都需要時間調適及重新規畫。如何互相尊重又保有自己的期待、選擇以及溝通的藝術都很重要。很多事情遇到困難不要怕反應或吵架。溝通時「有沒有聽到」和「有沒有聽懂」是不一樣的事情,多年後也才想通如何不侵犯他人界線也是需要學習的,也會反省自己能否更尊重他人一點,例如共同生活有許多不同的生活習慣,如何降低自己的控制慾。

 

講座後半段的Q&A時間

Q:人生再來一次會不會想結婚?

  • 沐目:跟別人我不確定,但跟我太太的話,再多來幾次都想跟她結婚!(笑)
  • 小任: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答案,而目前的答案「會」,因為經歷多,彼此也願意磨合,才能走得長遠。
  • Tim : 在我的生命裏,有人相信、肯定,願意不離不棄,共度一生,對我來說是莫大的成就。畢竟這是年輕的我,一輩子的盼望。結婚前我們磨合了很久,若我們沒有前面的磨合,不會有現在的幸福。

Q:結婚是婚姻的墳墓嗎?

  • 小任:婚後也需要關係及情感經營,像是多多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及互相支持都是一個方式。
  • 沐目:婚後常看見太太的不同面向,都還是很心動,所以不會因為結了婚愛情就消失。
  • Tim:情感的經營可以很細緻,我們看見對方的優點,我們從對方身上看見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然而這需要在一個長久的關係之中,願意堅持下去。

Q:對於經營伴侶關係、婚姻,有什麼小秘訣嗎?

  • 小任:照顧自己,不需要委屈自己或試著取得平衡。
  • 沐目:彼此要有共同的興趣,就會有很多可以跟對方一起做去的事和嘗試!
  • Tim:真誠地表達自己,把自己的需要表達出來,接納,放下對方的想像,不要想著是改變對方,對面的他才是真實的他。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