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線南辦家庭小組義工炯宇
今天我來到恩恩的家中。眼前這位大男孩,今年剛考完學測。成績未達理想的他,決定由獸醫轉戰工業設計。
我們坐在客廳,客廳一側掛著幾幅奧地利畫家克林姆的作品,不難看出主題都是「女性」;另一側放了恩恩的紙黏土作品,他打算將這些作品拍照,作為備審資料。
熱情的恩媽準備了茶點,她端來了紅茶、冰滴咖啡,以及布朗尼蛋糕。恩媽一邊攪拌手中的冰滴咖啡,一邊說,她在20歲那年結識恩爸,七年之後結婚生下恩恩,卻也因為婚姻關係和經濟所帶來的壓力在隔年離婚。
從此,她帶著「離婚女性」的標籤,獨自撫養恩恩。社會對離婚女性的標籤,使她擔心,離婚會帶給恩恩不好的影響。
家中還有三隻貓,茼蒿、薯泥和毯子。剛出世的薯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牠時而跳到我身上,時而跳上桌。恩恩說,小五時,他喜歡上一個男生,但他沒有和媽媽說,他不想讓媽媽擔心、難過。就這樣,這顆「喜歡男生」的種子,在青春期逐漸開成「男同志認同」的花朵。
升高中前的夏天,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同志無法結婚違憲,母子倆一起看電視,恩媽天外飛來一筆、打趣地問:「你是同志嗎,是的話要告訴我哦!」沒想到恩恩回答:「可能是耶。」
一直自詡為同志友善的恩媽,聽到自己的孩子是同志,還是令她無法接受。她不理解恩恩為何選擇當同志,她擔心環境對同志不夠友善,她擔心恩恩一輩子都必須活在陰暗裏。
恩媽一邊將剩餘的布朗尼用木叉集中到盤子一側,一邊說,這件事使她質疑自己當初自己對婚姻的決定。她擔心當初決定離婚,導致恩恩變成同志。
自責又焦慮的恩媽,找到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等不及參加櫃父母座談會的她,參加了青少年聚會。那場聚會下來,活潑可愛的青少年們,加上高雄明媚的陽光,使她彷彿得到了療癒和救贖。
父母總是會在心中繪製孩子未來的藍圖,在知道恩恩的同志身份後,這張藍圖多了一份擔心,恩媽擔心,環境是否對同志足夠友善?這也是她現在常以櫃父母身分受邀演講的原因。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認識同志,讓台灣成為對同志更友善的社會。
訪談完後,恩恩繼續準備備審資料,一旁的恩媽剛接完公司電話,正幫貓咪們梳著毛。她說,等恩恩上了大學,她每天要忙公司的事,回家還要打理三隻貓,再來等著接恩恩的電話跟她說晚安,應該也沒空寂寞了。
猶如家中牆上奧地利畫家克林姆的作品,裸體的女人、被男人擁抱的女人、抱著嬰兒的女人,女性、妻子和母親,似乎是恩媽給自己的標籤,每天看著這些畫,也能給予她過生活的動力。這則由恩媽和恩恩寫下的故事,還要繼續下去。
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台南場,誠摯邀請您來一起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