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15日)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與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一起舉辦「當萌萌家長來撞門:基層教師如何回應反同勢力分享會」。近期保守反同團體以各種管道進行一連串反對校園性別平等教育,影響有心教導性平教育的教師們。對於這樣的事件,熱線與性平會特別邀請羅東高中胡敏華老師及鷺江國小翁麗淑老師,分享他們在性別平等教育上,由過去到現在的點滴心得。現場與會人數逾70人,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參與本次分享會。
首先敏華老師分享在20多年前初到羅高,與朋友們農曆春節的聚會聊天中,對婚姻的想法有了刺激,產生性別議題的啟蒙。在性別平等概念尚在社會初萌芽時,她試著讓學生認識情感教育、性別教育。早期資源不足,學校裡的同志學生由輔導室的幫助獲得正向的資訊,直至今日社會較為開放,敏華珍惜多年來陪伴無數同志學生的生命經歷。並且,經過前些日子的反同家長抗議事件後,也有許多校友特別電話或信件給予她溫暖支持。
敏華亦談及在學校進行思辯課程。例如以近期婚姻平權議題,思考及討論支持或反對的理由。予學生自由思考、教學生認識社會,嘗試理解各方的立場及何以如此的原因。同樣的,胡老師亦鼓勵教育工作者有自我的論述,在教學中充分準備。當面對各方質疑,有能力溫和理性的回應及開展對話。
而麗淑老師則分享在教師研習課程進行演講,受到相關教育單位的關切;或者因為撰文談論性別教育而收到抗議信。麗淑認為,在國小應該教導性教育。現今小孩的資訊來源多元,實際上已接觸許多相關知識,但或許一知半解。而此時老師或家長,若以同理心,回想自己過去的成長過程,對小孩能正面的看待及引導,而非直接拒絕及否定。
其後,麗淑談到自己的心路歷程。對性別議題的啟蒙,是來自大學時期的意外事件,因此閱讀相關的書籍,即使在當時沒有明顯的變化,但後來會不斷回憶過往的當時,給予自己前進動力。另外,她感受到,在教育現場,最大的難題並非來自家長,而是其他老師的不認同及冷語,有時這也是最難撼動的阻力來源,遇到這樣的事情,需要發揮教學熱情及許多人際溝通技巧化解。
現場一位師大學生提問:由於課綱的改變,國中小可能缺乏認識某些多元性別而難以減少霸凌;另外,如何讓家長參與教育現場。敏華回應,她認為如何將教導學生思考的能力融入課程、建立友善校園、認識人的主體核心價值等更為重要。而老師需要認知到家長不一定了解校園的進展,老師可以帶家長一同了解,也是家長成長的機會。麗淑回應,在教學現場,課綱或許沒有具體直面展現出來,但對於有心設計課程的老師,它可以給予思考的架構,也是一項有力的支援立足基礎。敏華補充,現在十二年國教課綱審議中,面對課綱,期許老師們對於課綱的重點核心精神能夠了解,並在校園中極積參與發聲。
最後,現場雖然仍有許多話題待延續討論,意猶未盡,但時間有限。如同在資訊爆炸年代,學生可以輕易找到海量資訊,即使其中混雜錯誤的知識,但老師們也只能把握有限的時間,難以完美照顧到所有的面向。如果性別平等教育在這波社會議題中遭受反同壓力而犧牲,將會有更多學生受到排除甚至受到傷害,相信這是教育工作者及家長不願意遇見的。
主辦單位熱線及性平會最後也呼籲更多基層教師能為性別平等教育發聲,讓台灣的下一代能真正活在一個理解多元、接納差異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