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選擇,我們就會幸福嗎?

                                          如果可以選擇,我們就會幸福嗎? 

                               文|家庭小組義工澄澄

   

熱線早年的家庭工作幾乎無力觸碰雙性戀議題,這並不難想像。多少父母開始放下心中煩擾,正視兒女同性戀身份,「無法改變」常是妥協時重要考量。致使僅僅聽聞雙性戀一詞,熱線服務的爸媽就能眼睛乍亮,仿若搭上同性戀→雙性戀→異性戀的浪子回頭之路,大家都能不再受苦。雙性戀是過渡期代名詞,也因此在父母們面前幾成禁忌話題。    

然而社會風氣的遞嬗,往往無聲無息地來。這兩年家庭小組不經意地重啟相關討論,父母越來越少要求子女「成為」雙性戀,倒是渴望理解雙性戀生命的期待相對浮現、堆疊。情勢逐步推進,似乎也就很難逃避處理這敏感議題。2017年,家庭小組第一場櫃父母下午茶順勢舉辦雙性戀講座,背後或有義工們不顧一切的憨膽,但更多的是推演再三與戰戰兢兢。究竟與父母對話,我們能走到哪裡?   

萬幸,這是一場值得玩味的旅程。四位講者在3小時的自我認同歷程、現身狀態與伴侶關係故事中,間或澄清雙性戀迷思,以及出櫃/不出櫃的相關緣由。聊得深了,「單性戀」、「酷兒」或「泛性戀」等過去難以解釋的詞彙,也能說出口了;當與會母親提及影視中和雙性戀沾上邊的性愛議題,甚至意外促使現場義工暢言平時極難和長輩談論的情慾想像。儘管過程總非如此順利,但無損親子交換彼此最深刻真切的問答。   

只是最初的議題不曾消失。家長們認為雙性戀「既然可以選異性,何必和同性交往」的疑惑仍舊存在,講者之一對此表示:「我確實可以掌控自己不要找同性伴侶;但在任何一個人生階段,沒有人能確保當時我的心是被同性還是異性吸引,包括我自己」,雙性戀的生命風景,畢竟不是只有輕鬆轉化為異性戀這唯一想像。他者亦如是。社會上不乏避免違逆家族期待而與異性成婚的同性戀,或接受社會規範不「張揚」的跨性別。他們也有選擇、並做了選擇──   

只是,走一條大眾最常走的路,有這麼簡單嗎?   
或者說,如果踏上這條看似最方便的路,我們就會幸福嗎?   

直至散場,類似或延伸的問題縈繞,看來似乎並無共識可言。不過正如許媽媽在會後有感而發:「沒有彼此預設立場的好處……讓我們都能以更開闊的心去了解多元性別的世界」。即使不盡認同,爸媽們認真聆聽和理解雙性戀的生命故事之餘,溝通的橋梁也已開始搭建。聽見雙方的聲音,不以說服為前提的對話,或許就是撐開更多議題在家庭場域討論的小小契機。   

這場雙性戀主題的下午茶確實帶出更多迴響了,而不會是結束。"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