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4風傳媒:觀點投書:鎂光燈以外的燦爛─多元性別實務工作研討會側記

觀點投書:鎂光燈以外的燦爛─多元性別實務工作研討會側記

2014年11月04日 05:40 風傳媒
作者:陳凌
 

在台灣,十月一向是同志的月份。

遊行總是辦在十月的最後一個周六,秋高氣爽,萬眾矚目。而眼下的這個十月,更搭上「同志平權」的風潮。民間團體推動的婚姻平權草案 ,去年一讀付委後便受冷凍,直到日前長期關注性別議題的尤美女委員 ,終於抽中司法與法治委員會的召集委員之後,才終於有了些許轉機;革命尚未成功,但同志已在十月十六日,於立法院內舉行首次由立院直播,備受群眾關注的公 聽會 。

於是這一個十月的同志們,便格外不同了。有人驕傲地在街頭展示自我、講演,有人在公聽會中哽咽落淚,有人則滿心希望,盼著能在法律中更理直氣壯地活出自己……無論是哪一種人,都充滿脈動地熱情擁抱眼前的「同志運動」。

然而,一樣的「同志月」,另一個同樣聚集許多關心同運、同志朋友的場合中,這場多元性別實務工作研討會,卻揭示了另外一個綿延不絕、缺乏喝采與燈光 的永恆戰場。該場研討會由老牌同運團體「台灣同志諮詢熱線 」主辦,成立於一九九八年的熱線,以電話接線工作起家,帶頭談性別的「實務工作」,再適合也不過了。實務者,非抗議鼓動,非著書立說;實務者,乃是在每一 個生命起伏的現場,試圖改變些甚麼。無論是接起一通因著性別霸凌而將要自殺的電話,或是在教育現場迎視一位同志少年的眼光,又或者,是在安全的環境裡訪談 最不為人所見的婚姻中的同志,了解他們的處境,並傳播之……實務工作,一向是最沉靜也最無力的,因為在不公義發生的現場,能挽救的總是遠少於失去的;自殺 或憂鬱的同志青少年,是否還是多過於志工們能影響的人群呢?實務工作者永遠活在這樣的陰影之中,卻還得細水長流,面對現實的打擊,同時,少有人發現他們的 辛勞。

以第一日下午的同志親密暴力方案為例,緣起於零七年,熱線的工作人員欣潔在中國同志團體參訪中發現中國同志有「親密暴力」相關的小冊子作為資源,在 同志社群推廣;反觀當時的台灣,雖然家暴法已然納入「實質同居伴侶」,但在工作中接觸到,受到伴侶暴力的同志朋友,卻依然不知如何協助;是時,因緣際會, 設有家暴防治專線113的現代婦女基金會,也有感於對同志、同志伴侶家暴事件的缺乏理解,邀請熱線進行一整天的性別課程……於是眾人一齊努力,無中生有, 幾年之內,產出了資源手冊、影片、網站 ,並在同志社群推廣親密暴力之觀念。至今日,進入系統獲得協助的同志家暴案件終由個位數成長至每年數十件,現代並與熱現有定期會議,專門討論同志家暴案 件。

又,第二日下午的同志基督徒分享中,三位來賓皆道盡同志基督徒的困境,內在教會中隱身且承受壓力,外於同志社群中受歧視不被諒解,身在宗教中的同 志,要如何面對「實務」?真光教會的張牧師,分享自己一手創立LGBT友善教會的歷程,希望能藉由親身進入社群,創造改變的力量;而黃牧師,則因為支持同 志,受舊教會排擠,依舊樂觀面對;同光的幹事小恩,則分享自己在這風暴中的飄搖,從一個純基督教的保守家庭,走到同志同光教會,幾乎要與過去半個人生斷絕 關係,她也分享了自己如何在神學院的演講場合與眾人溝通,講至最後,一位即將要成為牧師的學生站起來「懺悔」,說過去愧對了與自己出櫃的好友,即刻就傳出 了簡訊向該友人道歉。

小恩的一句話,道盡了實務工作的本質。「今天就算就可以結婚了,教會裡的同志的處境,還是沒有改變啊」……教會裡的同志一詞,可替換許多弱勢同志。 眼下的同運圈,含納了許多過去不曾接觸同運的朋友,他們或許都默默地生活,直到這一場婚權大戲搬上舞台,才終於找到位子能歡欣鼓譟。然而同志運動,早在多 年以前便已開演,那些,卻是真槍實彈的要務:當同志們要蒙面上街遊行,當葉永誌因性別氣質而孤獨死去,當外籍愛滋感染者被遣返回國,當同志基督徒被迫接受 矯正治療而自我厭惡……實務工作從來都沒有光榮、勝利、凱旋的一日,只有不斷地發掘出新的迫切需求,面臨新的來不及挽救的失敗。

十月,台灣同志驕傲月,在多元性別實務研討會的場合,我由衷地敬佩、感謝那些在第一線奮戰的「實務工作者」,你們個個都是無名的英雌/雄。

 

*作者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志工

原文網址:風傳媒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9fb8f41b-627d-11e4-...

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